王运琪

发布者: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10-20 浏览次数:10

分享至:




王运琪,女,共青团员

专业: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医学信息工程专业

毕业去向:推免至北京协和医学院

所获奖项:

1.连续六学期获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

2.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建国奖学金

3.上海理工大学优秀学生

4.“互联网+”上海赛区银奖

5.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市级三等奖

6.申请软件著作权两项

7.一作EI论文一篇

心有所慕,行必竭力


一、个人简介

 王运琪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 级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凭借优异综合表现成功推免至北京协和医学院深造。本科期间,她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多领域收获亮眼成绩:连续六学期获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斩获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建国奖学金、上海理工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竞赛中获 “互联网+” 上海赛区银奖、上海市计算机应用大赛市级三等奖;还申请软件著作权两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EI 论文一篇,用行动诠释新时代大学生的卓越追求。

二、成长故事

(一)学习篇:笃学不倦,筑牢学科根基

 学习路上,王运琪始终严谨认真、追求卓越。本科前学期,她绩点达3.8,稳居专业第一,展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与自律意识。她深耕Web 开发技术、Python 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优异成绩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

学习过程中,她不满足于课本知识,主动拓宽学术视野,时刻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前沿动态从追踪行业前沿技术,到钻研智能搜索策略底层算法、无监督学习相关算法原理,始终以热情探索未知,为科研与实践筑牢学科基础。

(二)科研篇:锐意进取,探索智医边界

 对科研的热爱,是王运琪前行的重要动力。大一下学期,她加入医疗大数据相关项目,从基础概念调研入手,深入了解多类数据库核心内容与数据结构,梳理医疗大数据获取、清洗及标准化处理全流程,为项目数据支撑奠定基础,初步认知医疗与计算机交叉领域。

 大二期间,她参与科研论文背景调研,系统掌握文献检索方法与论文结构体系,初步接触多类机器学习算法原理,暑假留校参加医工科研夏令营,科研思维与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后续她完成文献综述,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校级大创项目,带领团队采用前后端分离架构设计涵盖信息录入、数据查看等模块的微信小程序,项目结题获评优秀,她作为主要完成人申请软件著作权,并将项目完善成英文论文,目前已被相关平台录用。

 大三时,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生信分析方向论文,延续肥胖相关指标研究,探索其与精神神经类疾病关联,提出特定研究方法,通过多维度检验得出关键结论。研究中,她全程负责背景调研、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可视化及论文润色,全方位锻炼科研能力。

(三)社会实践生活篇:知行合一,绽放青春光彩

 专注学业科研的同时,王运琪积极参与竞赛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竞赛方面,她凭借扎实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崭露头角,先后获全国青年创新翻译大赛国家级三等奖、互联网+上海赛区银奖等荣誉。在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中,她负责技术架构设计、统筹规划等工作,带领团队搭建融合AI 模块的推荐系统,攻克技术难题,最终获上海市三等奖。

 社会实践中,她曾参与非遗相关项目,前往上海崇明区体验传统工艺,深度采访非遗传承人,了解工艺制作流程与文化内涵,收集一手资料。她与团队提出多维度保护对策,为非遗传承提供实践参考,项目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级三等奖等多个奖项。这些经历让她在实践中思考、在奉献中成长,逐渐成为兼具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大学

三、未来计划

王运琪未来计划深耕医疗人工智能、健康大数据分析领域,研读顶刊论文,深入智能慢病管理、医疗数据挖掘等研究方向;长远致力于加入医疗科技核心团队,以计算机技术赋能智能医疗,实现“智医护健康”的初心。

四、对学弟学妹的未来寄语

 “大学成长无模板,但‘明目标、肯行动’是关键。王运琪建议尽早明确兴趣方向,深入学习专业核心知识并多实践;如果对科研感兴趣入课题组积累经验;别怕试错,从失中总结原因;重视参与实践,每段经历都是加分项。愿大家保持空杯心态,稳步前行,活成期待的模样。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