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逸:逐梦医工,以实笃行

人物白描
石龙逸,2023 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任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席团成员,获评2023-2024学年优秀学生干部、2024-2025 学年优秀团干部,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建国奖学金及多次学习优秀奖学金一等奖。
在校期间深耕专业、全面发展,斩获2024 年“上图杯”个人及团体一等奖、“博科杯”数字孪生全国铜奖、202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2025 年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上海市一等奖、2025年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银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等多项重要荣誉。目前聚焦本科阶段能力提升,未来计划深耕医工交叉领域,以深造推动科研与实践创新。
学习篇:以勤为基,在平衡中突破
石龙逸初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时,便深知这门交叉学科的挑战——既要理解复杂的生命科学原理,又需掌握工程技术的实践逻辑。在学习上,他一直相信着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所以哪怕大学的学习环境氛围没有高中那样紧张,他也从未松懈自己的学习态度。
为夯实基础,他制定“课上紧跟思路、课下复盘梳理”的学习节奏:专业课专注记录重点,课后用思维导图搭建知识框架,面对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和微机原理等难点课程,主动泡在图书馆和网上自主查找文献、向老师请教,还与同学互助讨论。这份踏实让他收获亮眼学业成绩:大二以大类专业第二的成绩进入生物医学专业。在大二结束后加权平均分达到93.27,有所有的专业课都达到了4.0及以上的绩点。
而基础学习的积累,恰是他搭建未来专业能力的基石。在学术竞赛方面,他努力追求求实创新,践行致远,参与了10余项国家级、省市级赛事,涵盖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多个领域,累计获得国奖3项、省市级奖项8项及若干校级荣誉。
2024年 11 月的“上图杯”竞赛中,他聚焦机械制图方向,系统学习 CAD 绘制技术,反复打磨图纸设计细节,从线条精度到结构优化都逐一校准,最终与团队携手斩获个人及团体一等奖;2025 年冲击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时,他针对下肢失能老人居家生活与康复痛点,牵头设计 “智能适老辅助运动康复一体机”。设备既具备辅助老人起身、移动的日常功能,又能通过预设程序引导下肢康复训练,兼顾安全性与实用性,项目成功获上海市一等奖;此外,他还参与统计建模实践,围绕糖尿病预防这一公共健康议题,收集临床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并撰写相关研究论文,探索数据技术在慢性病早期干预中的应用价值。“学习不是单点冲刺,科创更不是为赛而赛,而是要让医工知识真正落地到民生需求里。” 石龙逸的实践,正是对“学业支撑科创、科创反哺应用”的生动诠释。这些经历不仅帮他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更让他在团队协作、创新攻坚中得到全方位锻炼,对“学用结合”有了更深的体悟。


石龙逸参加2025中国机器人大赛 石龙逸焊接电路板
实践篇:不忘初心,服务中显担当
石龙逸竞选主席团
石龙逸从未将自己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边界,而是从大一开始便主动投身实践,以学生工作为纽带、以志愿服务为桥梁,在服务他人与自我提升的双向奔赴中锤炼本领、践行初心。在学生工作领域,他的足迹遍布多个岗位:任职科创部期间,他牵头组织趣味科技比赛激发同学创新热情,统筹筹划创新创意大赛为科创爱好者搭建平台;转入组织部后,他负责团组织关系转接、民主评议组织、团费收缴、团课录入等基础工作,每一份材料都严谨核对,每一项流程都规范推进;参与健康学院轻舞飞扬文艺晚会筹备,从节目筛选到现场协调全程跟进,保障晚会顺利举办;担任主席团助理时,他进一步深化实践维度,跟进各类活动的策划与总结复盘,还承担报销材料制作、活动推文撰写等任务,在多角色切换中显著提升了组织策划与沟通协调能力。这份扎根实践的责任心,让他先后获评 “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更两度斩获 “专项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即便曾因兼顾多任务熬夜,他也坦言“这些经历教会我的时间管理与责任担当,是比奖项更珍贵的收获”。他也成功在大二的下半学期末竞选上了主席团成员。
在志愿服务领域,石龙逸同样热情投入:从学院的体育活动的组织策划到裁判工作,再到党建联建系列活动的协助开展,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其中;更走进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为游客提供引导服务、整理文献资源,在一次次俯身服务中深刻体会奉献的重量,也收获了帮助他人带来的充实与满足。


未来展望:以梦为马,向医工深处前行
基于本科阶段在专业学习、科创实践与服务奉献中积累的扎实基础,石龙逸对未来有着清晰且坚定的规划:继续以生物医学工程服务生命健康为核心方向,在医工交叉领域持续深耕,推动技术落地与民生需求深度结合。
在本科剩余阶段,他计划进一步巩固专业核心能力,提高自己的软硬件能力。聚焦于具体的设备研发,通过理论深化与实践打磨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利用竞赛经历,完善作品并投稿至专业期刊,同时依托主席团工作经验搭建学院科创交流平台,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医工领域实践,传递学用结合的理念。
本科毕业后,石龙逸计划报考医工交叉领域的研究生,他希望在研究生阶段深入实验室科研,参与国家级医疗技术攻关项目,探索如何让技术真正更好地惠及老年群体、慢性病患者等需求人群。
长期来看,他立志成为“懂医学、通技术、重应用”的复合型医工人才,始终牢记“以专业能力服务社会”的初心,愿以持续的学习与实践,让医工技术扎根民生土壤,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人们健康生活贡献青春力量。
石龙逸去联影做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寄语学弟学妹:不负时光,勇敢做 “追光者”
回望这段成长路,石龙逸想对学弟学妹们说:
“大学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试错期,请一定珍惜这段时光。首先要打好基础,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一个好的态度,都会将未来的走向引导向好的一面;其次要勇敢走出舒适区,无论是学科竞赛、学生工作还是志愿活动,都去尝试一下,这些经历会让你发现自己的潜力,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最后,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也不用感到害怕,失败的后果并不严重,退缩才是最可怕的。
‘智者常坚,勇者常胜’是我的人生信条。我相信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它连接着生命与技术,需要我们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梦想,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坚持。愿我们都能在医工之路上,以勤为翼,以梦为帆,成为自己的追光者,也成为照亮他人的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