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洲

发布者: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10-20 浏览次数:15

分享至:

孟祥洲: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一.人物白描 孟祥洲

孟祥洲,男,共青团员,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曾任“精医求精”副社长。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毕业去向: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所获荣誉:

  1. 2025年国家奖学金

  2. 2024年上海市奖学金

  3.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习优秀奖一等奖

  4.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习优秀奖一等奖

  5.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习优秀奖一等奖

  6.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习优秀奖一等奖

  7.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习优秀奖一等奖

  8.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习优秀奖特等奖

  9. 17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国家级一等奖

  10. 17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上海市特等奖

  11. 16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上海市一等奖

  12. 202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国家级二等奖

  13. 第十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上海市一等奖

  14. 第十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上海市二等奖

  15. 2024年睿抗机器人大赛开发者大赛 上海市三等奖

  16. 上海理工大学优秀学生


  1. 人物简介

孟祥洲同学是上海理工大学2022届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自大三上学期起,他担任“精医求精”社团副社长,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荣获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及校学习优秀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在校期间,他始终秉持勤思笃学的态度,求知若渴,勇于突破自我。在科研方面,他成功主持完成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参与撰写了题为《A Review of Low Thermal Damag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surgery》的学术论文。此外,他积极投身各类学科竞赛,将竞赛视为锻炼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有效提升了自主思考与团队协作能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市级奖项5项、校级奖项2项。在学业与科研之外,孟祥洲同学也热心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0小时,曾获“优秀学生”“优秀社员”等荣誉称号。凭借出色的综合素质,他最终选择保送至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1. 成长故事

学习篇--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

  孟祥洲同学的大学生活,是实学实干、努力拼搏的真实写照。三年来,他始终保持着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连续两年位列榜首。在累计修读的79门课程中,69门达到90分以上,46门高达95分以上。大四学年,他的GPA4.27/4.5(满绩4.5),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保研至电子科技大学。凭借卓越的学业表现,他先后荣获四次学习优秀一等奖、一次学习优秀特等奖,以及国家奖学金和上海市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在扎实的专业学习之外,孟祥洲同学也积极投身各类课外竞赛。他曾斩获第16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上海市一等奖、202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第十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上海市一等奖等多项奖项。他表示,这些竞赛经历不仅“以赛促学”,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创新实践水平,更在长时间、高强度的集训中锻炼了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时,他也认为专业学习与学科竞赛相辅相成,竞赛进一步激发了他求知的热情,成为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在竞赛平台上,他见识到同龄人的卓越风采,见贤思齐,激励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目标。

日积月累的努力,终在关键时刻绽放光彩。大三下学期,孟祥洲在

师郭旭东的鼓励下,决定将所学技术付诸实践,以“旋影TM微创精准胶囊活检机器人——基于变轨式非对称旋切技术”为题,踏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的舞台,让理论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尽管曾因上一次比赛成绩未尽理想而心生犹豫,也一度怀疑自己能否妥善应对赛程中的种种挑战,但在导师与团队伙伴的支持下,他最终选择直面困难、迎难而上。他迅速组建参赛队伍,全身心投入备战。团队成员高效协作,凭借扎实的项目内容与出色的现场答辩表现,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国家级一等奖。


科研篇--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孟祥洲同学始终秉持探索未知的科学热忱与追求卓越的学术理想。在本科阶段,他主持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用于喉返神经监测的电刺激器研发》,通过系统性探索与创新实践,不仅高质量完成项目研究,更在过程中明确了个人学术发展方向与研究志趣。自大二加入周宇教授领衔的电生理及自适应电外科实验室以来,他在硬件电路设计与系统调试领域积累了深厚功底,并参与发表综述论文《A Review of Low Thermal Damag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surgery》。在电刺激器研发过程中,为攻克电流密度分布预测的技术难点,他自主掌握了COMSOL多物理场建模仿真技术,构建了高精度的喉返神经三维有限元模型。同时,他精通Altium Designer电路设计平台与Cadence仿真工具,具备从电路设计到系统验证的完整工程能力。这些科研实践不仅深化了他的专业造诣,更塑造了他追求真理的科研品格。正如科学界所言:“创新源于热爱,卓越来自坚持。”怀着对基础科学研究的赤子之心,孟祥洲同学已确定在研究生阶段投身医疗仪器科学前沿领域,立志为推动国家基础科学研究迈向新高度贡献智慧与力量。


社会实践篇--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作为一名上海理工大学的学子,孟祥洲同学始终将“知行合一”作为人生信条,不仅在学术科研中追求卓越,更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品格,让青春在服务与奉献中焕发独特光彩。他热心公益、乐于助人,以实际行动诠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内涵,展现了一名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精神风貌与责任担当。

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孟祥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曾获“优秀学生”“优秀社员”等多项荣誉称号。作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他理想信念坚定,自觉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发展。在担任“精医求精”社团主要负责人期间,他积极协助社长推进社团制度化建设,统筹协调各类学术交流与实践活动,从策划、组织到执行全程参与,确保每项活动有序、高效开展,展现出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为社团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

课余时间,孟祥洲持续投身于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在奉献中传递青春正能量。面对台风过后的校园,他主动加入恢复重建队伍,以实际行动守护共同家园;秉持“在实践中淬炼青春”的信念,他多次走进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控江医院以及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导诊服务、患者关怀、健康宣传等岗位上默默付出,以温暖与耐心搭建医患沟通的桥梁,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心系社会、服务基层的崇高情怀。

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更塑造了他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品格。孟祥洲以真挚的行动证明,真正的优秀不仅源于学术上的卓越,更来自于对社会的关注与回馈,来自于将个人价值融入更广阔天地的责任与担当。


  1. 学长寄语

在毕业的路口回望,在上理的每一寸光阴都沉淀为生命的厚度。若要说有什么感悟能与你们分享,那便是:以热爱为舟,以坚持为桨,在探索真理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记得无数个在实验室通宵的夜晚,电路板的微光映着晨星,仿真数据在屏幕上跳动如心跳。科研之路从来不是坦途,但每当攻克一个技术难关,每当在竞赛中与团队携手突破极限,我深深体会到——真正的卓越,源于对未知世界最本真的好奇,源于在挫折中一次次重新站起的坚韧。愿你们永远保持“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的求真之心,在各自的领域深耕不辍。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从投身于社区医疗服务,我深切感受到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的使命感。共青团员的责任激励着我将所学化为所用,将青春汗水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愿你们常怀“知行合一”的赤子之心,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科技创新守护人民健康,以青年智慧助力民族复兴。

校园里的每一次挑灯夜读,竞赛场上的每一次思维碰撞,志愿服务中的每一个温暖瞬间,都在告诉我们:青春最美的模样,是为理想奋不顾身,是为社会挺身而出。愿你们珍惜在上理的每一天,在实干中锤炼本领,在奉献中升华品格。

此去前程似锦,再见依旧如故。无论将来走向何方,愿我们永远记得:心有所爱,方能行远;与国同行,方显担当。

期待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征程中,与你们并肩同行!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