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朝晖-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发布者:董尹发布时间:2025-04-24浏览次数:10

姓名

邱朝晖



职称

主任医师

导师资格

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科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

联系方式

电话:18121225826

E-mailQZH3503@shtrhospital.com

一、个人简介

邱朝晖,男,汉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上海市同仁医院心内科行政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也是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老年医学临床重点实验室专家组成员。历任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心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也曾任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硕士生导师。201510月作为人才引进进入上海市同仁医院心内科工作,担任心内科执行主任,20168月起任上海市同仁医院心内科主任。曾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硕士生导师,毕业硕士研究生两名,同时作为导师组成员参与两位博士研究生的指导。长期担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系和基础医学系《诊断学》和《内科学》的教学任务,也是研究生课程《老年医学临床与实践》的授课教师。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也是吉林医药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内科学》和《医学英语》的授课老师。目前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教学委员会推荐委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科住院规培基地主任。

长期在临床第一线工作,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其他疑难疾病的诊治,也长期从事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掌握血管内超声(IVUS)、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等技术,同时长期进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开展心脏同步化治疗(CRT)和植入性心脏电除颤(ICD)治疗。

科研方面,先后在冠心病遗传易感性、心室收缩不同步减轻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心肌纤维化和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基础研究,承担并完成上海市卫生局课题《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9p21遗传易感性的初步研究》2008084;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遗传易感性以及与2型糖尿病基因共性研究》09ZR1420200;目前承担上海市卫生局课题《肌成纤维细胞凋亡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2014、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PKC信号通路调控肌成纤维细胞凋亡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5ZR1412000和复旦大学老年医学中心课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上海市卫生局课题《右室起搏诱导的过程适应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20124269。近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著近十篇,其中SCI论著两篇。同时,还担任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SitePI,包括ASIA-CHOICES,FOCUS, LIFENOXGLORIA-phaseI, IIIII等研究。

二、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86.9--1992.7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本科

2002.7--2005.9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硕士

2010.9--2013.7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博士

工作经历:

1992.7--1997.12华东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

1997.12--2003.12华东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2003.4--2004.3日本大阪市立大学附属病院心血管内科研修医

2003.12--2011.1华东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2011.1--2015.10华东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2015.10--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1. 主要科研工作与成绩

科研项目:

1.内皮细胞外泌体来源功能肽EDEP1通过SLC47A1调节脂质重塑并抑制铁死亡在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机制研究(823702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新策略:运动相关内皮细胞外泌体来源lncRNA编码肽EAEDEP1的作用机制研究(22ZR1457300上海市科委

3.植入式无线无源肺动脉压连续监测MEMS传感技术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研究(YG2024LC14上海交通大学

论文:

1.ChenW, Gong Y, …Qiu Z.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ubsternal space with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mediansternotomy: Assessing a novel implant location for extravasculardefibrillation lead placement.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2023Sep;46(9):1066-1072. 

2.ChenW, Gong Y, … Qiu Z.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ubsternal space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median sternotomy: Assessing a novel implant location forextravascular defibrillation lead placement. Pacing ClinElectrophysiol. 2023 Sep;46(9):1066-1072. 

3.WuX, Hu W, …Qiu Z. Use of acoustic cardiography to assess leftventricular electromechanical synchronization during left bundlebranch pacing. Heart Rhythm O2. 2023 Sep 11;4(10):632-640. 

4.ZhangM, Zhu Y, …Qiu Z. circ_0086296 induced atherosclerotic lesionsvia the IFIT1/STAT1 feedback loop by sponging miR-576-3p. Cell MolBiol Lett. 2022 Sep 23;27(1):80. 

5.钟佳吟,吴瑞豪,…邱朝晖,.Elabela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与机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4(4):485-493. 

四、主要社会学术团体兼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育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希浦系统起搏工作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心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美国心律学会fellow(FHRS)

上海市胸痛中心联盟质控中心委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房颤中心联盟体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健康医学分会委员;

上海卒中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

第一届医学装备委员会心律学分会委员

五、主要研究方向

心脏起搏与电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