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车焱 | |
研究员 | ||
导师资格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
学科专业 | ||
联系方式 | 电话:13818796027 E-mail:cheyan2004@163.com | |
一、个人简介 车焱,博士,研究员,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获得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 LSHTM)流行病与人口健康博士学位。现任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安全避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人口与发展》(英文版)编委会委员,同时为The Lancet、BMJ、Contraception等国际权威期刊的同行评审专家。作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价中心特邀评审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药具管理中心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第五届医疗鉴定专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米非司酮紧急避孕专家委员会委员 | ||
二、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 2007-1 至 2011-07, 伦敦大学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流行病学与人口健康, 博士 (2) 1992-9 至 1995-7, 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硕士 (3) 1986-9 至 1992-7, 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 预防医学, 学士 工作经历: 博士后工作经历: (1) 2015-9 至 2015-11, Gent University (2) 2000-11 至 2002-10, 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博士后工作经历除外): (1) 2021-04 至 今, 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公共健康与政策研究所, 研究员 (2) 2015-12 至 2021-03, 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 流行病与社会医学研究室, 研究员 (3) 2015-01 至 2015-08,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生殖生物学研究室, 研究员 (4) 2012-01 至 2014-12,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生殖生物学研究室, 副研究员 (5) 2008-02 至 2011-12,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流行病与社会医学研究室, 副研究员 (6) 2007-05 至 2008-01, 亚洲学者基金会(Asian Scholarship Foundation), 印度国际人口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7) 2005-04 至 2007-04,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流行病与社会医学研究室, 副研究员 (8) 2002-11 至 2005-03,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流行病与社会医学研究室, 助理研究员 (9) 1997-11 至 2000-10,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流行病与社会医学研究室, 助理研究员 (10) 1995-07 至 1997-10,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流行病与社会医学研究室, 研究实习员 | ||
三、主要科研工作与成绩 在生殖健康与流行病学领域开展系统性研究逾30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核心成员,先后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重点课题。获得英国Wellcome Trust博士后研究基金以及欧盟第七框架(FP7)项目资助,先后在LSHTM和比利时根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担任欧盟FP7 INPAC项目国家级协调员,项目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97家医疗机构。2018-2022年期间,牵头完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司委托的"中国产后避孕现状调查及整群随机对照干预研究",项目涵盖22个省市自治区89家医疗机构。成功组织实施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的国产皮下埋植剂(II)3-5年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评价研究,为该产品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质量预认证(Prequalification)提供了关键科学数据。目前承担上海市科委、以及企业横向课题共计4项,合计总经费395.5万元。 在Human Reprodu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Contraception、中华妇产科、中华生殖与避孕、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卫生统计等国内外权威期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编出版《现代计划生育学》、《产后避孕:情境分析、临床服务与综合干预》等专业著作多部。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和三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研究成果通过临床指南转化、政策建议等方式,被国家及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采纳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 ||
四、主要社会学术团体兼职
| ||
五、主要研究方向 1、生殖健康流行病学 3、人工智能在生殖健康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4、生物传感器在生殖健康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